中国核聚变装置,取得关键突破!
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其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于1日上午完成吊装,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其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于1日上午完成吊装,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10月1日,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现场传来重大进展。该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完成安装,标志着BEST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
目前国内核聚变产业已形成覆盖超导材料、核心部件、整堆集成及工程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在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以下是结合最新技术进展与市场动态的核心企业梳理:
最近核聚变成了能源圈和资本市场的“热词”——1克氘氚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吨标准煤,这种几乎零污染、燃料取之不尽的“终极能源”,被视作破解“双碳”难题的关键。随着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ITER国际实验堆关键部件落地,产业链上的企业也跟着受关注,
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未来产业获得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那就是可控核聚变。这个赛道上的企业比如#常辅股份、#永鼎股份、#上海电气都迎来了一波大涨。
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未来产业获得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那就是可控核聚变。这个赛道上的企业比如#常辅股份、#永鼎股份、#上海电气都迎来了一波大涨。
西部超导:全球低温超导材料龙头,独家供应ITER项目中央螺线管超导线材,2025年中标CFETR二期磁体订单12亿元,NbTi超导线材产能提升至800吨/年,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
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注册资本高达150亿元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宣布将在上海新建一个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的高温超导聚变实验装置。
第二十五届中国工博会上,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聚变公司”)的亮相,可不是简单的企业露脸——这是我国向“终极清洁能源”核聚变发力的关键信号,不仅能撬动技术与产业升级,更会给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连锁反应。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这件事的分量,再给大家梳理值得关注
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聚变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的首次亮相,标志着我国核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迈入新阶段。这家注册资本高达150亿元的国家队企业,将以上海和成都为双中心,构建起我国聚变能源研发的创新矩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计划在上海新建的(HL-4)高温超导
业绩情况:2025中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6.72%可控核聚变:公司已成为国际、国内多座重大核聚变装置的核心供应商,为其提供超导线材产品,相关业务增长加快。
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聚变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
在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注册资本高达150亿元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这家被业内称为核聚变“国家队”的企业证实,将在上海新建一个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 的高温超导聚变实验装置。
背景资料: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注册资本150亿元、正式挂牌成立仅两个多月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
在昨天举行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未来能源:可控核聚变论坛”上,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星环聚能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谭熠提出聚变能“十年可期”。就在一天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在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上透露,上海将建首座聚变能商业电站,预计2
“哪只股票明年能涨5倍?”——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华尔街、陆家嘴或者中关村最拥挤的咖啡馆,十个人里九个人会掏出手机给你看K线,剩下一个人会反问:“你知道什么叫‘时代β’吗?”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能源领域的终极方案,商业化后将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类比蒸汽机/电气化),改写全球能源秩序。
可控核聚变被誉为“人类终极能源”。在全球核聚变的发展进程中,高温超导带材的供应能力正成为关键因素,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超导”)这一企业的发展轨迹因此受到全球关注。
高温超导材料具备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特性,临界温度高于 - 248℃,可在液氮环境(-196℃)工作,制冷成本远低于低温超导材料,且能产生更高场强(最高 45.5T),适配可控核聚变等高端场景。当前主流产品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REBCO),生产需经基带制备、